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元曲选十集一百卷 (明)臧懋循编 论曲一卷 (明)陶宗仪等撰 明万历刻博古堂印本 十函一百四册


半叶九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字同,白口,左右双边,单黑鱼尾,框高20.7厘米,宽13.7厘米。有图。

 

臧懋循,字晋叔,号顾渚山人,浙江长兴人。明万历八年(1580)进士,与汤显祖、王世贞友善。因见家乡一带文化发达,戏曲盛行,萌发编印杂剧愿望,利用名门贵族和姻亲、师友、同年关系四处收集散佚的元曲、诗词文稿,编纂有《玉茗堂四梦》《校正古本荆钗记》《改定昙花记》等书。

《元曲选》又名《元人百种曲》,是臧懋循晚年编辑的一部杂剧选集。杂剧在元朝逐渐成熟,涌现出了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作家。元杂剧取材广泛、结构谨严,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臧氏精于音律,为明代著名曲家,他编成的《元曲选》保存了多部元杂剧作品,对元代杂剧传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后世研究元代杂剧,一般都以本书为依据。

根据臧懋循写于万历四十三年(1606)和四十四年(1607)的两篇序文及臧懋循《寄黄贞父书》可知,《元曲选》一书是由臧氏最初刊刻的。但是由于搜辑剧本和经济上的困难,万历四十三年先行刊印的只有五十种,另五十种是次年刊印的。现存各种明刊本《元曲选》,书前多有臧氏二序,序尾落款均有“臧印晋叔”、“雕虫馆”印,“雕虫馆”即臧懋循室名。

首都图书馆藏本除扉页标明“雕虫馆校定  元人百种曲  博古堂藏版”外,其版刻、内容均与臧懋循雕虫馆所刊《元曲选》完全相同。但是版印较差,应是一个利用了原版印刷的后印本。国家图书馆藏有清乾隆十七年(1752)博古堂刻本《秋水庵花影集》,其版刻时代与标为“博古堂藏版”的那张扉页较为接近。因此,将首图藏本《元曲选》定为清代博古堂利用旧版印刷比定为明代周时泰博古堂印制更具有说服力(参见程有庆《明刊〈元曲选〉版本赘言》,《藏书家》第16辑,齐鲁书社2009年6月)。首图此本版刻时代早,虽为后印,但依然具有一定的版本、文物、资料价值。

入选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为1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