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百二十回 (清)曹沾撰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舒元炜序抄本 四函十六册
存四十回(一至四十)。半叶八行二十四字,书高26.6厘米,宽16.9厘米。
曹霑(约1715-约1763),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满洲正白旗人。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曹頫康熙间相继任江宁织造,雍正间曹俯被革职抄家。雪芹随家迁居北京,以十年之力著《红楼梦》,增删五次,终未完成。有关曹雪芹身世,红学界尚存争议,此遵一说。
《红楼梦》大约成书于乾隆十九年(1754),在程伟元萃文书屋木活字印本(即“程甲本”)问世之前,曾出现众多抄本,流传至今的有十二部,首都图书馆所藏舒元炜序抄本即其中之一。此本卷首有舒元炜撰书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的序文,故又称舒序本、舒本、己酉本,是唯一有直接证据证明是抄录于乾隆年间的抄本。序云:“筠圃主人瞿然谓客曰:‘客亦知升沉显晦之缘,离合悲欢之故,有如是书也夫?’……于是摇毫掷简,口诵手批。就现在之五十三篇,特加雠校。借邻家之二十七卷,合付抄胥。”舒序本以筠圃所藏的五十三回和从邻家借得的二十七回为底本,经舒元炜与其弟舒元炳校定后抄录,共八十回。此时距“程甲本”出现还有两年。但舒元炜已知有一百二十回本,故其序开头称“惜乎《红楼梦》之观止于八十回也,全册未窥”,后曰 “核全函于斯部,数尚缺夫秦关”。“秦关”为“秦关百二”用典之略,即指一百二十回。该本文字与它本相比,多处回目及正文有异文,对研究《红楼梦》成书、流传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舒元炜,字董园,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今属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举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前与其弟舒元炳入京应试落第,客居著名藏书家玉栋(筠圃)宅中,协助主人校勘抄补《红楼梦》,并作序。乾隆至嘉庆年间,舒元炜曾任山东巨野县、新泰县知事。
此书原为著名学者、藏书家吴晓铃先生家藏珍本,后捐赠首都图书馆。据吴先生在《危城访书得失记》一文中说,他是1938年于厂甸附近的书店购得此书。
书中有佚名圈点。序文首页钤“和从所藏书画金石图书之印”,目录叶钤“敬慎堂印”以及“晓铃藏书”印记。
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6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