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子相集八卷 (明)宗臣撰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林朝聘、黄中等刻本 一函十册
半叶十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黑鱼尾,框高19.6厘米,宽13.9 厘米。
宗臣(1525-1560),字子相,号方城,扬州兴化(今属江苏)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授刑部主事,移吏部文选司,进稽勋司员外郎。忤权臣严嵩,出为福建参政。迁提学副使,曾率众抗击倭寇,卒于官。擅诗文,其诗跌宕俊逸,颇能取法青莲,为“后七子”之一。《明史》卷三百八十八有传。
是书卷前有嘉靖三十九年樊献科序。卷端题“门人林朝聘、黄中、赵日新、黄才敏、朱应遇、陈汝扬、庄望栋、谢符、郑克曾同校刊”。正文凡八卷,卷一至卷四皆为诗,分体编排,卷五、六为序跋、碑记等文,卷七、八为书札。据樊序云,子相殁后,“门人辈裒子相所遗诗文,类次成集,不惟子相之才名足称千古,而慷慨特达之气、忠义廉政之操又可概见”。又卷末小字刻有:“查得书部内数叶字句多讹,因在闽中仓卒誊刻,未经对校,且原稿门生收去,无从改正,恐讹以传讹,因削之,谨告。”据此,可知此本当为子相殁时其门生在闽中所刻。书中多有墨钉,盖削改之处。《四库全书总目》对宗臣诗文评价甚高,称其“天才婉秀,吐属风流”,“其《西门》、《西征》诸记,指陈时弊,反复详明。盖臣官闽中时,御倭具有方略,故言之亲切如是,是又不可以文字论矣”。(《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二)
钤“许世章”、“京江燕翼堂钱氏藏书”印。
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9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