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墩程先生文集九十三卷拾遗一卷 (明)程敏政撰 明正德二年(1507)何歆刻本(卷三十七至四十二、卷四十八至五十三抄配) 八函三十二册
半叶十三行二十七字,白口,左右双边间四周单边,双顺白鱼尾,框高19.0厘米,宽13.1厘米。
程敏政(1446-1499),字克勤,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后居歙县篁墩(今屯溪篁墩),故号篁墩、篁墩居士,时人称为程篁墩。明成化二年(1466)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左谕德,直讲东宫,学识渊博,为一时之冠,官至礼部右侍郎。弘治十二年(1499),主持会试,因试题外泄,被劾下狱,后经查释放,革职归乡,旋因悲愤发病而卒,追赠礼部尚书。著有《明文衡》、《篁墩文集》、《新安文献志》、《休宁志》等。《明史》卷二百八十六有传。
该书为敏政自订之文集,收录其生平所作讲章、制策、奏议、考论、记、序、题跋、行状、志表、专传、祭文、书简、杂著、词赋、诗文等数千篇,凡九十三卷,附拾遗一卷。敏政学问淹博,著作具有根底,非游谈无根者可比。时人有赞曰:“学问该博称敏政,文章古雅称李东阳。”(《明史·文苑传》)其弟子李汛称其“一代人豪也。文翰虽其余事,而抱负之宏、造诣之邃,盖将于是乎征。如万言应事一策,敷匡时之大略;宋纪受终一考,订千古之大疑;续修宋、元鉴,谨严得《春秋》之大旨;附注《心经》,考合朱、陆之道,则又深探理学之大原……此皆先生学识之过人,足以济时而淑世,不但华国而已。”(李汛《篁墩文集后序》)四库馆臣品评此书,虽言其文格颓唐,不出当时风气,却又指出:“明之中叶,士大夫侈谈性命,其病日流于空疏,敏政独以雄才博学,挺出一时……其考证精当者亦时有可取。要为一时之硕学,未可尽以芜杂废也。”(《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一)
此本为明正德二年(1507)何歆刻本。书前有国史总裁长沙李东阳序,末有门人镜山李汛后序、徽州知府广东博罗何歆后序。版心下有刻工姓名。何歆,字子敬,别号榕溪先生。是书虽为敏政自订,其生前却未刊行。正德二年(1507),徽州知府何歆、休宁知县张九逵等,于敏政之子锦衣千户程埙处得文集全稿,刊印付梓。李东阳因程埙之请撰序于卷首。此本是当时著名的官刻本,卷三十七至四十二、卷四十八至五十三虽系抄配,然并无缺卷,尚能保持该书内容的完整,使读者可窥其全貌,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
该书钤有“休宁汪季青家藏书籍”、“汪氏柯庭校正图书”、“摛藻堂”、“希朴斋校勘”、“北京孔德学校藏”等印记。
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9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