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重刊嘉祐集十五卷 (宋)苏洵撰 明嘉靖十一年(1532)太原府刻本 一函六冊

 

    半叶十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字同,白口,四周单边,框高19.6厘米,宽13.4厘米。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史载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至和、嘉佑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权书》、《衡论》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相传之,洵遂以文章名。官秘书省校书郎,以霸州文安县主簿修《太常因革礼》,书成而卒,追赠光禄寺丞。著有《嘉佑集》十五卷、《谥法》三卷。《宋史》卷四百四十三有传。

 

    据宋代诸家著录,苏洵集有十五卷、二十卷、三十卷本。今存宋刻三部,一部十五卷,题《嘉佑集》;一部为残本,卷数不详,题《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一部为二十卷,题《东莱标注老泉先生文集》。元刻本未见著录。首图此本为明嘉靖太原府刻本。嘉靖十一年,王献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出家藏本令太原知府张镗翻刻,发给阖省士子。书凡十五卷,卷一为几策,卷二、三为权书,卷四至八为论,卷九至十二为书,卷十三为谱牒,卷十四为记、赞、志铭、祭文等,卷十五为杂诗。苏洵之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曾巩称其文“持事析理、引物托谕,侈能尽之约,远能见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烦能不乱,肆能不流。其雄壮俊伟,若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星辰而上也。”(《苏明允哀辞》)

 

    目录四叶系抄配。卷前有清道光十三年(1833)兰卿题识,文中有佚名朱笔圈点、墨笔浮签。钤“晋安何氏珍存”、“注韩居印”、“慈竹居秘籍”、“荫亭”、“黄曾樾印”等印章。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0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