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濯旧一卷 (明)汪俊撰 明嘉靖三十年(1551)刻本 一函一册

 

    半叶十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黑鱼尾,框高20.0厘米,宽14.6厘米。

 

    汪俊(?-1568),字抑之,号石潭,江西弋阳人。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兼国史副总裁。“大礼议”之争时,抗疏乞休,被落职。卒赠少保,谥文庄。著有《濯旧》、《四夷馆则例》、《四夷馆考》。《明史》卷一百九十一有传。

 

    汪俊是明代比较有名的理学、气学哲学家。他师承程颢、朱熹,然于朱子之言颇有异同。与王阳明交谊甚厚,但亦不赞同其说。从汪俊对朱子的批评中,多少可见明末清初思想界的认识转向其来有自。

 

    《濯旧》一书,收录了汪俊杂文及诗作,较为集中地反映了的理学观点。如其论性,认同“性即理”说,认为 “必先有见于性之为体,而后理可言也”,张载、二程之论“皆即气而指其本体未涉于有者为言”,而朱子以理、气分性、形,谓“气以成形,理以为性”,则已非张、程本旨。论“格物”等谓“今学者喜言正心而不言诚意,喜言致知而不言格物,汩于异学故耳。诚意所以正心,格物所以致知,内外一理,此乃《大学》之道也”。《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二十四称《濯旧》“多以周子、程子、邵子、张子之言击排朱子,亦颇攻陆九渊,而其说仍多堕于虚渺。后附诸诗,尤多同禅偈”。

 

    首都图书馆所藏之《濯旧》为明嘉靖三十年刻本,应是此书最早版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收之《濯旧稿》为清同治十年(1871)迭山书院刻本,其所据应即为嘉靖三十年(1551)刻本。

 

    书钤“北平孔德学校之章”。

 

    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47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