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五伦书六十二卷 (明)宣宗朱瞻基撰 明正统十二年(1447)内府刻本 四函二十四册

 

    半叶九行十八字,粗黑口,四周双边,双对花鱼尾,框高29.5厘米,宽19.3厘米。

 

    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洪武三十一年(1398)生于燕王府邸。天资慧达,幼时深受祖父和父亲喜爱。永乐九年(1411)被明成祖朱棣立为皇太孙,曾数度随成祖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明仁宗暴病而亡,朱瞻基即位,改元宣德。后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当政十年,颇有作为,社会安定昌达,史称“仁宣之治”。史家称其为太平天子、守成之君。宣德皇帝治国有方与其个人修养不无关系,他自幼研经读史,在位期间还曾编纂《帝训》二十五篇、《历代臣鉴》三十七卷和《御制官箴》一卷,另有《大明宣宗皇帝御集》四十四卷存世。他不仅擅诗文,还喜游猎、斗促织,并精于绘画。故宫博物院至今仍藏有他亲笔绘制的《武侯高卧图》等多幅真迹。他在位期间是明代宫廷文化鼎盛时期。宣德十年(1435),朱瞻基染病死于乾清宫,时年38岁,庙号宣宗,葬于北京昌平景陵。

 

    《五伦书》是明宣宗朱瞻基生前所编,正统十二年,其子英宗制序刊行。英宗御制序曰:“我皇考宣宗章皇帝纂承大统,益隆继述,尝于万机之暇,采辑经传百家嘉言善行之有关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道者,类分为六十二卷,命曰《五伦书》。欲嘉与万方,讲求其理,将以施之于身,行之于家,而达之于邦国。俾咸囿仁义、忠厚、慈良之域而后已。”《明英宗实录》载:书成后“命工部刻板”,并“颁《五伦书》于天下儒学”。

 

    此书开本宏阔,刻印精良,序尾和卷首均钤有明宫“广运之宝”玺印,是明代早期宫廷刻书的精品之作。

 

    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83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