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岩镇汪氏重辑本宗谱四卷 (明)汪渊辑 明弘治十三年(1500)刻本 一函一册

 

    半叶十六行二十四字,白口,四周双边,双对白鱼尾,框高29.2厘米,宽24.9厘米。

 

    宗谱的产生与发展源缘于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质,它明脉传,辨血缘,具有凝聚民族亲和力作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献形式,它还承担了记录与保存中国宗亲文化的特殊使命,其功能与价值难以替代。

 

    “汪”姓主源有两支,其一出自春秋时鲁国。东汉末年,汪文和迁居新安(今安徽歙县),发展成为新安一带望族,宋代以后,汪姓迅速繁衍,成为中国南方的一个大姓。岩镇,是新安的一个小镇,明中叶时经济发展迅速,所居者以汪姓为主。

 

    汪渊,生于岩镇,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儒林郎后,因“恒念宗族日蕃,支流弥远,不能无涂人相视之叹,于是遂与从弟仲衡因先世所藏会谱……重加彚正,详审精密,纪载有法”,辑刊了《岩镇汪氏重辑本宗谱》。此谱除一般宗谱必有世系、内宗、外宗、事略外,在正文之前有十八篇序言以及两封相关书信:朱熹的《朱晦庵先生答吾祖汪会之书》、汪立信的《宗老汪立信与平章贾似道书》。序言为之前历代汪氏宗谱序言,多是主编者主笔或当时名人、族中名人所写,如袁乔、朱熹、周必大、汪泽民、费宏等,或简述汪氏渊源、故事,或介绍谱牒知识,或教化后辈儿孙,或驳斥错误言论,亦是研究汪氏历史、汪氏文化、汪氏谱牒和历代汪家人物的有益参考。

 

    首都图书馆所藏此书目录标明全书由序记跋书、世系、内宗、外宗、事略、附录组成,但遍阅全书,现未见附录,《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著录此书为“岩镇汪氏重辑本宗谱四卷”,亦未及附录,将此书视为四卷,不知何据,尚待考。

    

    此书版框、开本宽大,版心有刻工。

    

    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7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