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周易旁注二卷前图二卷卦传十卷 (明)朱升撰 明嘉靖元年(1522)刻本 一函四册

    

    半叶十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字同,粗黑口,四周双边,双顺黑鱼尾,框高19.5厘米,宽13.7厘米。

 

    朱升(1299-1370),字允升,元明间徽州府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举乡荐,为池州学正,避乱弃官隐居石门,学者称枫林先生。朱元璋克徽州,召见问时务,献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史·朱升传》)明初为翰林学士,于五经皆有旁注,而《易》尤详。有《枫林集》。《明史》卷一百三十六有传。

 

    书名据卷端与序文著录为“周易旁注”,唯目录页原题“周易傍注”。朱升认为“《易》之为《易》,其本也图像而已”,故“明此经者,不得不求其本也”,成《周易旁注》前图二卷,包括河图洛书合一图、先天后天合一图、周易卦序图、六图、三陈九卦图、蓍卦变占图、蓍七卦八图、三十六宫图说八图。旁注二卷和卦传十卷部分,是朱升多年研读《周易》所做的注释,作者自序其内容说:“每于本文之旁着字以明其意义。其有不相连属者,则益之于两字之间;苟又有不明不尽者,则又益之于本行之外。学者读本文而览旁注,不见其意义之不足也。”(朱升《周易旁注前图序》)该书是研究朱升周易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在易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参考价值。

 

    首图藏本是明嘉靖元年刻本。卷末有嘉靖元年前兵科都给事中东峰汪玄锡《书刻易旁注后》,述是书刊刻经过。其文曰“乡先达朱枫林先生诸经旁注,凡有志于学古者弥不好之”,后“程确斋旁搜远索”,得《易》、《书》、《诗》三经,“欲尽刻诸梓而力弗之逮”,其族友东程君世纲等“乃相与捐资刻《易旁注》,成确斋之志”。嘉靖元年刻毕,东峰汪玄锡“乐道而不能已”,遂作文以记之。《四库存目丛书》即是以首图藏本为底本影印,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

 

    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0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