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一百二十卷 (唐)释澄观撰 (宋)释净源录疏注经 宋两浙转运司刻本 一函一册
存一卷(卷一百一十四)。一版五个半叶,半叶四行十五字,小字双行二十字,上下单边,框高23.3厘米,宽10.9厘米。
释澄观,俗姓夏侯,号清凉国师、华严疏主,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十一岁出家,遍学天台、华严等各宗教义,及经史、小学、秘咒仪轨等。历游五台、峨眉诸山,仍驻锡五台山大华严寺。在本寺、崇福寺及皇宫多次讲解《华严经》。元和年间卒,寿七十余,被尊为华严宗四祖。著有《华严经行愿品疏》十卷等。
释净源(1011-1088),俗姓杨,泉州晋水(今福建晋江)人。曾从名僧学《华严经》、《新华严经论》、《楞严经》、《起信论》等。先后任泉州清凉寺、苏州报国寺、杭州祥符寺、钱塘慧因寺住持。一生努力弘扬华严教义,被尊为华严宗七祖。
《大方广佛华严经》有东晋译六十卷本、唐译八十卷本和四十卷本。华严三祖法藏曾撰《新译华严经略疏》,至第十九卷而圆寂,由弟子慧苑继承遗志,编成《续华严略疏刊定记》,但其说与法藏原意相左。澄观从兴元元年(784)到贞元三年(787),撰成《华严经疏》二十卷,破斥慧苑异说,恢复法藏大义。此书与《华严经》单独流通,经唐武宗会昌灭佛,在中土失传。宋元佑元年(1086),高丽僧统义天入宋求法,被送到慧因寺从净源受学。他带来由中国传入高丽的《华严经》章疏,净源得以录疏配经,编为本书。
宋两浙转运司最早刻印此书。两浙转运司设在杭州,掌管一路财赋,南宋分两浙东路、两浙西路。国家图书馆藏第七十一、八十三、八十五、九十四、九十九、一百一十四卷,其中一卷接纸处有“两浙转运司”字样。上海图书馆馆藏卷四十一。上海博物馆藏卷五十四、一百零一,苏州博物馆藏卷一百零九,近年北京德宝、上海国际拍卖会上又出现第一、二、三十七、三十八、九十五卷。
首图藏本钤“十无尽院”、“钱德培海外访古印章”、“固始张氏所收”等印记。十无尽院在日本,钱德培在光绪年间曾任驻日使馆参赞,将此书购回。
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7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