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八十卷 (天竺)释众贤撰 (唐)释玄奘译 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福州开元禅寺刻毗卢大藏经本 一函一册

    

    存一卷(卷十八)。每版五个半叶,半叶六行,行十七字,上下单边,框高25.2厘米,宽11.3厘米。

 

    众贤,音译僧伽跋陀罗,北印度迦湿弥罗国人。四世纪或五世纪的说一切有部论师。时有世亲菩萨造《阿毗达磨俱舍论》,述一切有部《大毗婆沙论》之义,间以经部义理破毗婆沙论师所执。众贤颇为不满,潜究钻研十二年,作《俱舍雹论》,欲持以破世亲之说。行至秣底补罗国一寺庙,忽觉气衰,遂裁书以谢世亲。世亲菩萨览书阅论,谓“理虽不足”,却“发明我宗”,遂改论题为《顺正理论》。后众贤命终,弟子焚尸收骨,起塔于其寺西北。(见《大唐西域记》卷三)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西游时,其塔尚存。玄奘取回此论,唐高宗永徽四年(653)正月至五年七月,于长安大慈恩寺译出。

 

    全书共二万五千颂,八十万言,分为八品:一、辩本事品,二、辩差别品,三、辩缘起品,四、辩业品,五、辩随缘品,六、辩贤圣品,七、辩智品,八、辩定品。本论以一切有部之立场,论破世亲之《俱舍论》,为宣扬有部宗义,亦为研究《俱舍论》所不可或缺之著作。

 

    《毗卢藏》又称“开元寺版大藏经”,由福州开元寺僧人本明、本悟、行崇等发起劝募,当地信众蔡俊臣、陈询、陈靖、刘渐等赞助,北宋政和二年(1112)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刊雕。首都图书馆藏《阿毗达磨顺正理论》第十八卷,千字文编号为“物”,卷端有绍兴戊辰年题记,绍兴戊辰即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版心有刻工陈生、潘元等,卷末为潘师文施资题识。

 

    《毗卢藏》存世不多,仅中国图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和旅顺博物馆等单位藏有零本残帙,日本现藏十余部残本。首图藏本钤“天下无双”、“读杜草堂”二印,为日本明治大正年间著名藏书家寺田盛业旧藏。

 

     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7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