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开展市属藏书单位的调研

作者: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 张昊 发布时间:2012.01.01

 

    2011年,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继续加大古籍普查力度,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市属藏书单位的古籍存藏情况进行摸底调研。工作人员先后走访了北京市文联、北京市委党校图书馆、部分市属学校、区县公共图书馆和雍和宫,共14家单位,对他们的古籍藏量、版本情况、保存环境等方面做了详实的考察,期间受到各单位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和鼎力支持。

 

    保护中心首先对北京文联图书资料室进行考察。该室建立初期曾根据文联专家学者的意见购进大量古籍,内中可见少量明清善本,八十年代末对藏书做过全面的整理和编目,后为改善保存环境,又购置了密集架、恒温恒湿设备以及制作统一的函套来加强保护,总体来说,这样的藏书条件在一般机关事业单位实属难得。

 

    此后保护中心又考察了北京市委党校图书馆。该馆为古籍设立了专门的书库、配置有樟木衬板书柜,大部分古籍保存完好,少量书籍中有虫蛀、水渍等破损。为进一步弄清古籍存量、做好整理保护工作,党校图书馆与保护中心协商,由首图派专业人员协助该馆进行古籍整理、编目、制作函套、修复破损等工作。经过9—11月份的努力该项工作已顺利完成。

 

    此次调研,还主要针对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情况进行考察。在7、8月间,中心工作人员集中走访了东城、朝阳、宣武、丰台、海淀、通州图书馆。这些公共馆除东城区图书馆收藏规模较大(约4万册)、珍稀善本较多、保存条件较好外,其他各馆普遍存在古籍藏量少、版本时代晚、缺乏专业编目人员、保存条件相对简陋等情况。针对各馆的不同情况,考察人员提供了各种改善意见和建议,并协助部分馆对古籍进行了初步的编目工作。此外,由于丰台馆的条件有限,全部古籍已委托首都图书馆代存代管。

 

    保护中心在教育系统中选取了两所市属高校和三所历史悠久的中学进行藏书调研。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教育学院的图书馆,均有一定的古籍藏量,并设专人负责管理,书籍保护较好。经中心人员考察和统计,两馆古籍均以丛书所占比重最大,均有一些善本存藏。考察后,工业大学图书馆将古籍编目数据交由保护中心人员帮助核对查补版本情况,进一步完善其馆藏数据著录;教育学院则表示要借此之机参与到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中,使用普查平台提交数据、申报珍贵古籍名录等。在中学系统中,保护中心人员先后对北京二十五中学、回民学校、北京四中进行实地考察。这三所中学对古籍的保护意识都非常强,例如北京四中为保证古籍的安全将其封存于地下书库;二十五中专门为古籍书柜加锁,书籍几乎全有函套保护;回民学校更是为古籍配置了防尘、防虫的密集架。考察中,中心人员对学校的藏书均做了初步的整理编目工作。

 

    再者,对于雍和宫存藏佛经的调研,保护中心还特邀鉴定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方广锠教授和国家图书馆李际宁先生共同前往考察。经了解和鉴定,雍和宫所藏经书除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之外,还有一些珍贵的汉文古籍,另存有15000余块经版,许多藏品还有待进一步整理和研究。

 

    2011年保护中心的古籍调研工作范围较广,涉及市属文博、教育、宗教和机关事业各个系统。从考察的结果看,各单位对所藏古籍基本能够加以重视和保护,但确实因现有条件和人员的限制,在整理工作开展和保存条件等方面仍有待改善,考察人员也为此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帮助措施。2012年保护中心还将继续这一工作,在扩展调研范围的同时,对各个系统的藏书单位进行更深入的普查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