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日至11月24日,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图书馆委托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对其馆藏的所有古籍图书进行整理编目和回溯建库工作,经过双方近三个月的共同努力,目前全部工作已顺利完成。11月28日双方召开工作会议,对此次合作进行总结。此次工作共整理编目古籍近两万册,五百余种,计二千余函,内容涉及经、史、子、集、类丛、新学等各个部类,编目数据全部录入党校所用ILAS系统,并建成市委党校图书馆古籍数据库。编目建库工作自始至终得到了双方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所有具体参与人员为此付出了极大的辛劳,工作的顺利完成是与双方的敬业精神和通力合作密不可分的。
填写工作单 工作人员贴条码
在工作开始前,双方领导就合作意向、可行性和大致的工作方案进行过多次探讨,并逐渐达成共识。2011年6月间,双方签订《关于古籍图书回溯建库协议》与《市委党校古籍整理编目工作方案》,正式启动整理工作。党校古籍藏书的整理、编目、建库工作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9月1日至10月21日,主要完成对古籍藏书的整理、登记工作,数据库录入工作也随之展开;第二阶段从10月24日至11月22日,主要完成数据库录入、数据审核工作,随后进行书签加工;第三阶段从11月23至24日,完成上书签、贴条码以及更换函套的工作。三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各有侧重,参与人员也有增减变化。
整理后的古籍
党校图书馆秦德占副馆长、李学俭副馆长与首图陈坚副馆长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替双方参与人员排忧解难,共同协调领导了此次整理工作。党校图书馆市情部于书平主任和首图历史文献中心刘乃英主任指导整理小组的同志们,通力协作,克服各种困难,以严谨认真的态度积极完成此项工作。
此次古籍整理编目工作,是首都图书馆与市委党校图书馆的一次成功合作,双方都为工作的圆满完成做出了贡献。同时,党校图书馆古籍整理编目工作的成功,也为“古籍合作整理编目模式”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宝贵的经验,为以后的同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