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人员考察北京市二十五中所藏古籍

作者: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 史丽君 发布时间:2011.07.01

  

    2011年6月30日,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应北京市二十五中图书馆之邀,派员对所藏古籍进行考察。图书馆于春华老师接待了来访工作人员,介绍了该室古籍收藏的基本情况。

 

    北京市二十五中前身为基督教公理会创办之北平私立育英学校,创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至今已有140年历史。图书馆于1924年建立,北京图书馆馆长袁同礼于1935年对全国图书馆调查时认为该馆是中学图书馆的冠军。1989年二十五中育英楼竣工,新图书馆面积600平米,现全称东城区图书馆二十五中分馆。馆藏古籍存放在九个配有玻璃门、锁头的铁柜之中,基本都有函套保护。古籍插有书签,写有书名、登陆号、册数等。

 

    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三名工作人员利用一天时间对古籍进行了初步的编目,并对部分古籍重新整理、归类。当日,她们将手写纸本记录的复印件交给二十五中图书馆留存,后于七月初对纸本记录进行了整理、汇总,制成电子表格交给二十五中图书馆保存。

 

    据统计分析,二十五中图书馆现藏古籍70余种,1200余册。这些古籍当是育英中学建校后逐步积累而来的,部分来自于毕业生或个人捐赠。就出版时间看,基本为清晚期刻本,但也有清雍正五年刻本《钦定诗经传说会纂》,清乾隆刻本《五代诗话》。就内容看,以史书为多,其中1937年高中毕业生捐赠的一套五局合刻《二十四史》,除《史记》未见、《旧唐书》为他本补配外,其余各书保存基本完好,此本是晚清时期最为著名的"局本",在编纂、校勘和雕印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具有较高价值。

 

    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认为二十五中图书馆古籍保护意识很高,在现有条件下对所藏古籍保存较好,建议如有可能,可放至恒温恒环境保存,另外,部分存在线断、残缺、函套破损的古籍,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可协助进行修复。

 

    此次考察,是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第一次对中学藏书进行考察,此后,将逐步对中学所藏古籍进行全面的普查,将古籍保护工作扩展至更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