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2日下午,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刘乃英主任、古籍分编组杨之峰组长、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史丽君三人应北京市文联之邀,对文联图书资料室所藏古籍进行考察。图书资料室王珊主任接待了来访的工作人员,介绍了该室古籍收藏的基本情况,并陪同到资料室考察。
王主任介绍,北京市文联图书资料室成立于1950年,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50年代初期,图书资料室根据文联专家学者的建议,采购了不少古籍资料。1969年以后,原市文联、戏曲研究所、群众艺术馆的图书,以及部分查抄的个人图书,都曾收藏在资料室书库。上世纪80年代,文联图书资料室整理戏曲研究所、北京市文化局、群众艺术馆及个人藏书,并将其全部归还原主。1988年到1990年,资料室工作人员将资料室所藏古籍进行了一次全面整理:聘请中国书店的古籍专家,对散乱或部分遗失的古籍重新整理、配套、修补完整,请书法家重新书写封套,并编写了古籍目录。据统计,图书资料室现藏古籍600多种,2000余册。
北京市文联古籍资料室内密集架排列整齐,并配有温湿度调控设备。所有线装古籍均配有统一的蓝色函套,整齐放置于密集架上。此外,《四部丛刊》、《珍本古籍丛刊》等影印古籍另辟专室收藏。
刘主任、杨组长和史丽君对资料室中的线装古籍进行了初步考察,并仔细翻阅了部分古籍。他们认为,所藏线装书大多为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刻本、铅印本、影印本,同时也有少数比较珍贵的善本古籍,如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玉几山人刻《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明刻本《新编古今事文类聚》、清乾隆四十六年木活字本《十六国春秋》等。所藏古籍有不少是多函册的,但有些被分散排架,需要重新整理。
刘主任指出,北京市文联图书资料室硬件设施良好,所藏古籍均得到较好保护,在一般机关单位能有如此好的保存条件是难得的。另外,针对部分破损古籍,可进行修复。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可以帮忙联系修复,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对古籍藏书进行更加细致的鉴定。王主任认真听取了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提出的建议,并希望能尽快对所藏古籍进行正式编目,以更好地开展古籍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