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越纸上千年 览中华书史——“纸上千年”智慧展陈邀您共结书缘

作者: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 王玥琳 发布时间:2025.02.06

2024年6月北京城市图书馆古籍文献馆正式开放以来,位于中华经典传习所的“纸上千年”智慧展陈几乎吸引了每一位到馆人士的目光。今天,借本展“瑞彩福刻——传统年画工坊”等内容上线的契机,我们再次邀您共览中华书史,体味古纸文化。


1.jpg

展览海报

 

“纸上千年”智慧展陈是古籍文献馆的常设展,以精心营造的文人书斋为空间场,以中国古代书籍发展史为时间轴,融合传统展陈形式和AR、VR等数字交互,全面呈现古籍起源、兴盛和收藏的悠久历史,生动展示古籍修复的知识和技艺。借助松竹梅“岁寒三友”的微景观,呼应城图“森林书苑”大环境,希望读者到此能够放慢脚步,静下心来,体味一份古代文人生活中的静与雅。


2.jpg

打卡明信片

 

展陈主线:中国古代书籍发展史

板块1:书之源

“书之源”是对中国古代书籍起源和早期阶段的全面回顾。历史悠久的甲骨文书、青铜器铭文和早期石刻文字,是古代书籍的雏形,也为正规书籍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滋养。最迟在春秋时期,以简牍、帛书为代表的正规书籍出现了。纸张是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发明。汉代以来,书写用纸出现并逐渐普及,更是将全世界文明推向更为灿烂的纸书时代。


3.jpg

 

板块2:书之盛

“书之盛”是对中国古代书籍兴盛时期的多角度展示。中国古代书籍曾经通过抄写、雕版、活字、套版、饾版、版画、石印、珂罗版等不同的生产技术生产出来,再借助卷轴装、经折装、梵夹装、缝缀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毛装等丰富多姿的装帧形式呈现在每一位读书人面前。尤其是雕版印刷盛行的宋元明清,刻书之多、雕镂之广、版印之精,是今人难以想象的。这些兼具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书,至今依然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从认识一叶书,到展开一册书,再到阅读一部书,观众可以直观了解一部古籍的构成情况。互动游戏“一部古籍的诞生”“瑞彩福刻——传统年画工坊”,也期待您的参与!


4.jpg

“书之盛——展开一册书”交互界面


5.png

“书之盛——瑞彩福刻”交互界面

 

板块3:书之藏

中华民族重视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很早就明确认识到藏书的重要意义。周代以来,先后形成官方藏书、私家藏书、寺观藏书和书院藏书这四大藏书系统,以“保护图籍、传承文化”为核心观念的藏书文化日渐繁荣。无论是藏书楼、函套装具、藏书约这些保护措施,还是题跋、目录这些学术成果,抑或是钤印、曝书、祭书等独具东方韵味的文人活动,都在古代书籍文化史上绘就了璀璨篇章。


6.jpg

“书之藏——藏书家的法宝”交互界面

 

板块4:书之修

古籍修复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观众可观看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摄制的古籍修复纪录片,初步感受古籍修复的细致和严谨。也可挑战“修复一叶书”“古籍保卫战”两个小游戏,一秒化身修复师。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籍修复不仅需要修复人员精细的手艺,合适的工具辅助也很为重要。展柜集中陈列了38种修复工具,10种常见染色材料、粘合剂,192种中国传统绘画矿物颜料,琳琅满目,观众至此往往为之惊叹。

7.jpg

“书之修——古籍保卫战”交互界面


8.JPG

修复工具、材料展示柜

 

展陈辅线1:中国古纸文化

板块5:发现古纸

中国纸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发现古纸”结合实物陈列与AR技术,展示中国传统手工纸及原料15种、染色纸1种、加工纸3种。通过扫描二维码,观众可获取每种纸的详细信息,包括原料植物、韧皮纤维、纸张、纤维显微图等内容,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造纸技艺。

9.JPG

“发现古纸”展柜

板块6:不纸于此

每一张手工纸都蕴含着一段地域文化。我们精心设计了一面由120种中国传统手工纸构成的壮观“纸墙”,纸张包含构皮纸、楮皮纸、竹纸、麻纸等类型,产自安徽、贵州、云南、西藏等等至今延续着手工纸制造工艺的地区。

10.JPG

“不纸于此”展示墙

 

板块7: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首都图书馆传习所纸库

纸库以仓储式展柜贮藏各种古籍修复工作和读者活动所需的传统手工纸。现储备300余刀,包含麻纸、皮纸、竹纸、宣纸、染色纸等类型,数量和种类还在不断增加积累当中。

11.JPG

纸库一隅

 

板块8:天工开物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所撰《天工开物》一书详细记述了竹纸的生产技术。天工开物VR游戏基于文献记载与版画素材,真实再现竹纸生产各个工序场景,让体验者从工匠视角模拟竹纸制作的全流程。

12.png

天工开物VR游戏界面

13.jpg

小读者体验游戏

 

展陈辅线2:文人书房的静与雅

板块9:明式书房

整个展陈空间营造传统明式书房氛围,意在传递古代文人生活中的宁静、清幽、雅致、闲趣。空间中陈设的罗汉床、炕桌、平头案、罗锅枨半桌、靠背椅、官帽椅、琴桌琴凳、花几等仿明式家具,古香古色。博古架上陈列着若干甲骨、简牍、帛书、纸质古籍的仿真件,使观众近距离感受古书之美。观众扫描二维码,可获取这些家具、陈列品的背景知识,进而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和认知。

14.jpg

 

板块10:四时景致

古代园林设计讲究四时景致,嬗递更序;移步换景,宛如天开。在这个小小的室内空间中,我们借助现代科技,延伸场景,渲染环境。观众可以静观“窗竹影摇书案上”,倾听“野泉声入砚池中”,感受“绿槐庭院无人语,时有天风送古香”,体味“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15.jpg


沉浸式体验“纸上千年”后,观众离开展厅之际还可打卡仿古雕版印刷机,用一幅精美的版画为此行留念。

16.jpg

小读者体验版印机


为进一步推广“纸上千年”智慧展陈,宣传中华古纸文化、古籍保护知识,我们特别制作了“探秘古籍花园”手机端小游戏,以闯关答题的形式,蕴含大部分展陈内容,使体验者在轻松娱乐中获得丰富知识。游戏的起源设定为体验者在图书馆中偶然发现一本古书,由此穿越到古籍花园的神秘时空。在神兽白泽的引领下,体验者依次进行“书之源”“书之盛”“书之藏”“书之修”四大主题的探索;每完成一个主题的任务,可获得一块龟甲残片,最终拼合成一片完整的甲骨,从而解开古籍花园的秘密。根据任务难度,游戏分初级、高级两个版本。敬请开启您的探秘之旅!


          18.jpg     17.jpg

                 “探秘古籍花园”游戏二维码                   游戏界面    

 

从文字到书籍,从纸张到不“纸”于此,中华文明承往启来,跃然纸上。让我们一起穿越数千年时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璀璨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