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首都图书馆2024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圆满收官

作者: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 郑有娇 发布时间:2024.12.06

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首都图书馆在每年中华传统晒书节期间都会推出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逐渐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日下晒书”活动品牌。2024年,首都图书馆围绕“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的活动主题,聚焦文旅融合和文明互鉴,推出两个系列活动,采用专题讲座、城市漫游、古籍展览等多种活动形式,引领公众深入了解古籍中所蕴含的无穷魅力。


聚焦文旅融合 展示深厚藏书文化

本年度晒书节活动,聚焦文旅融合,推出题为“清夏寻芸香——寻访都市里的藏书秘境”研学活动,带领读者走出图书馆,寻访繁华都市里那些人们平时未曾留意过的藏书秘境,共同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藏书历史和深厚的藏书文化。自7月11日(农历六月初六)起共推出八期,活动信息一经官微发布,便迅速吸引广大读者的关注。

    

01日下晒书.JPG


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马学良带来的“拥书南面:中国古代藏书漫谈”专题讲座拉开了晒书节的帷幕,读者通过讲座对中国藏书文化有了宏观的理性认识。随后,一系列的实地探访活动陆续展开:首站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鸿鸣博士引领读者走进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这里曾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最高学府,有着深厚的藏书文化,读者重点了解了国子监藏书的历史渊源、独特魅力与护书之道。第二站是由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刘甲良带领读者探访故宫的文渊阁,共同追溯文渊阁作为中国古代皇家藏书重地的辉煌历史。第三站在皇史宬举办,由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老师讲述皇家档案的收藏历史。第四站和第五站的活动,带领读者分别探访了散落于别致宅院中的私人藏书旧地,包括纪晓岚故居、沈家本故居,通过讲解员对书楼主人及其藏书特色的讲述,为读者打开了了解古代私家藏书的窗口。第六站,安排在北京法源寺,由中国佛学院图书馆资深志愿者为读者讲述历史悠久的寺院藏书文化。最后一场活动则带领读者走进国家典籍博物馆,通过了解琳琅满目的古籍文物,参与者深刻感受到古代藏书传统对文化传承所作出的贡献。

 

03国子监.JPG


05纪晓岚.jpg

   

本系列活动不仅充分利用本地的文旅资源,借助身边的城市景观向读者展示悠久的藏书传统,而且也激发了读者对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浓厚兴趣。

 

关注文明互鉴  展示中法文化交流

2024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历史上有关中法两国在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互鉴,古籍中多有记载。为了让读者充分理解古籍在中法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和情感共鸣,本年度特推出“和而不同 共融共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系列活动,以古籍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中法两国在思想、文化和艺术领域的交流与碰撞。

该系列活动以九场讲座和一场主题文献展呈现了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代表人物以及双方在各领域交流互鉴的体现。7月27日,首场讲座由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晓波主讲,题为“当伏尔泰遇上孔子——儒家思想对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通过讲述《赵氏孤儿》在法国的翻译、传播,以及伏尔泰将其改编为《中国孤儿》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儒家思想对法国启蒙运动的深远影响。第二场讲座邀请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西平,他以“中法文化交流的双重使者——白晋”为题,介绍了法国传教士在促进中法两国多领域交流中所作的重要贡献。两场讲座皆以重要历史人物为核心,探讨两国的文化交流发展。接下来的几场讲座则关注于中法文化交流的具体领域,清华海峡研究院艺术品检测与修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邢航与读者分享了中法双方在文物修复理念与技术方面的交流成果。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王敬雅从西洋画师及其作品入手,为读者介绍了康熙至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师体系与宫廷画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副教授袁泉讲述了16世纪以来中国陶瓷外销对欧洲当地生活及文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李国荣老师则从宫藏档案的视角,梳理了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八条线路,以此讲述中法两国交流的历史轨迹。来自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的李逢源老师以参与策划的“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为核心,介绍了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法两国宫廷交往的故事。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谢辉为读者讲述了入藏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汉籍收藏情况。最后一场讲座则由法国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博士、北京曹雪芹学会《曹雪芹研究》编辑周哲讲述《红楼梦》在法国的翻译和传播情况,并带领读者品鉴《红楼梦》中的法国元素。此外,九场讲座期间,古籍文献馆历史文献阅览还特别推出同名主题展,“和而不同 共融共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文献展”。通过对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古籍进行梳理,从文献角度展现两国文化史上的交流成果。   

   

06伏尔泰遇上孔子.JPG


08.JPG


本系列活动尝试通过利用国际视角,挖掘古籍文献中蕴含的中法文化交融元素,展示典型的“中国故事”和传统人文精神,助力文化传播,坚定文化自信。

 

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古籍文献,始终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其保护与传承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使命。未来,首都图书馆将继续发挥品牌活动影响力,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与丰富活动内容,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其中,共同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