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经典传承”第四期课程“待月听琴——《西厢记》系列课程”圆满落幕。
本系列课程共9讲,内容涵盖了《西厢记》的创作背景、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思想内涵、现代演绎等多个角度。我们不仅邀请到研究型学者为读者解读文本,更请到多位目前活跃在舞台上的著名演员,从戏曲表演的角度,对剧中人物、舞台艺术等进行讲演结合式的阐释,从而带领读者真正走近《西厢记》,领略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探索其如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西厢记》系列课程现场
在第一讲《缱绻千古 情定西厢——元杂剧〈西厢记〉的过往今昔》中,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王若皓老师从《西厢记》的渊源入手,追溯其改编自唐传奇《会真记》的历程,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衍生出的丰富版本。随后聚焦《西厢记》文本本身,结合金圣叹的独到解读,深入解析《西厢记》的独特文学魅力。最后通过具体案例,展示《西厢记》如何在现代舞台上焕发新生,并持续影响着当代观众。
此后几期课程,主讲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了《西厢记》的多个方面。或重点分析崔莺莺、张生、红娘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世界,展现鲜活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风华绝代 戏中传奇——品赏元杂剧压卷之作〈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或介绍《西厢记》在现代舞台上的演绎和创新,展示经典剧目的时代活力和艺术生命力(《莺声幽韵 小姐多情——京剧〈西厢记〉崔莺莺演唱艺术赏析》《大胆泼辣 侠义心肠——昆曲〈南西厢记·佳期〉红娘的表演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多位艺术家现场表演和讲解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让读者们真切领略到《西厢记》强大的舞台魅力。艺术家们精湛的演技和深情的唱腔,生动再现了许多经典唱段和情节,赢得了读者们的阵阵掌声。
老师现场表演
在本系列课程的最后,还安排有一场别开生面的“《西厢记》小舞台汇演”活动,更是将读者的热情推向高潮。汇演以京剧、豫剧和昆曲等不同剧种,荟集《琴心》《逾墙》《绣楼》等著名唱段,充分展示了这部名剧在传播过程中的多样化演绎,引领读者走进传统戏曲的大千世界。
《西厢记》戏曲小舞台
“待月听琴——《西厢记》系列课程”每期均在央视频、B站、抖音、首都图书馆云课堂、新浪微博、快手等7大平台同步直播,共吸引逾4万网友线上观看,形成广泛的社会效应。下一步,古籍文献馆将推出另一部名剧著作《牡丹亭》的导读课程,仍然集结了多位学界和艺术界名家进行讲授,为读者带来一场戏曲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