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携手首都师范大学,“古籍活化的新探索”讲座及“古书复活记”活动圆满完成

作者: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 陈平 发布时间:2024.04.13

2024年4月11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历史学院、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联合主办,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主讲的“古籍活化的新探索”讲座顺利举办,成为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阅读讲坛”2024年开坛首讲。

讲座由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屈南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蔡春,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石长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红蕾,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史丽君应邀出席,在京高校130余名师生共同参加。


240418_093725_5099.jpg

讲座现场


240418_093757_1896.jpg

出席讲座活动人员合影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当今古籍工作的要求,也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古籍活化是古籍保护的价值提升,从根本上说是古籍进入人民生活、情感和思想的过程,是古籍阅读推广从小众走向大众的重要标志,也与新媒体、高科技、信息化紧密相连。讲座内容深入浅出、由点及面,张志清结合近几年古籍活化的丰富事例,详细介绍了古籍活化的七大内容、八大要素、涉及的相关学科以及古籍活化的新探索。张志清认为古籍保护是古籍活化的基础,而大众媒介素养的提升能更好地推动古籍活化。在座师生受益匪浅,深刻认识到古籍活化不仅是历史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是让古籍以创新的形式进入大众的生活,让古籍适合现代社会的成分进入新文化的有机体,成为新文化形态的一部分,激发大众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240418_094134_8752.jpg    240418_094048_1788.jpg

同学参与体验古籍修复活动现场


讲座结束后是“古书复活记”古籍修复技艺展示与体验活动。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修复组组长刘晓羽和修复师陈平,讲解了古籍修复的修复原则、配纸要求以及大致程序,并现场进行了拆书、配纸、修补虫洞等工序的演示。近20名同学兴致盎然地观摩并耐心学习修复师的古籍修复技艺,并在观摩结束后踊跃参加古籍修复技艺体验。在修复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拿起毛笔、镊子、纸张,对虫蛀的古籍进行修补,亲身体验古籍修复的细致和严谨。通过本次古籍修复体验活动,同学们学习到了古籍修复的知识和技艺,体会到古籍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体两面的,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古籍活化的理解和认识。


240418_094206_6205.jpg

参加古籍修复技艺展示与体验活动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