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北京市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

作者: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 张昊 发布时间:2010.08.20

 

    2010年8月18日,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召开北京市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座谈会。中心邀请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黄燕生先生、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沈乃文先生、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研究馆员罗琳先生、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研究院翁连溪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馆员宋平生先生、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刘蔷女士等专家学者,就如何更好发挥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的作用、拓展北京市古籍普查工作、促进古籍普查平台在北京市的试点和推广等问题展开广泛讨论。会议由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工作小组组长周心慧主持,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出席会议并对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此次会议上,与会专家围绕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的各项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议。罗琳先生提出北京市古籍收藏单位可按照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编制的《中华古籍总目编目规则》来编制本单位古籍目录,为《北京市古籍总目》的编纂奠定基础。刘蔷老师认为可采用组织巡回专家组和举办培训班的方式相结合,为北京市古籍收藏单位进行业务指导。翁连溪先生建议将古籍摸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对于新发现的古籍要及时采取措施妥善保存,防止珍贵古籍的流失。宋平生先生提出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要成立巡回专家组,对各藏书单位的藏书进行考察,甄选善本,并对序跋、封面、卷端等拍照,以备核查。黄燕生先生认为,目前可以先召开一些小范围的联席会议,必要的交流和联系将有助于工作的开展。沈乃文先生就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和总结。此外,与会专家还就古籍修复、古籍数字化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倪晓建馆长在会上指出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在下一步工作中,要摸清各区县馆藏书情况、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分系统对藏书情况进行调研,针对这些工作内容,可采用如下对策:编制目录,有一个古籍收藏的清册,以摸清家底;建立古籍保护和管理制度,并将其作为对古籍收藏单位领导进行考核的一个内容;加强人才培养;发现一批书,保护一批书,这也是古籍保护工程的意义所在;重视修复工作,进行合理修复;以首图古籍目录为底本,进行目录编制,先从区县图书馆做起,再扩展至其他系统古籍收藏单位;编制北京市古籍保护工作简报,以存史、交流,发布工作计划,汇报工作进展,制造舆论氛围;正确处理古籍分散与集中的问题。

 

    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建议、指导对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下一步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此次会议的召开,必将极大地促进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工作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