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6日——7月20日,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第九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提高班”在兰州顺利举办,共有来自全国24个省(区、市)的35名古籍修复专业人员参加培训,首都图书馆派出一名修复人员参加此次培训。
本次培训班历时26天,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汉文古籍的保护修复和书画装裱技术,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期间还安排组织参观了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理论课方面,邀请了国家图书馆研究官员、古籍馆文献保护组组长田周玲讲授《有害生物防治》和《文献脱酸》;国家图书馆副研究官员、江苏传习所传习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朱振彬讲授《遵循古籍修复原则开展“天禄琳琅”专藏修复》;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甘肃传习所导师师有宽和导师助理何谋忠等多位业内专家讲授《古籍修复重要原则》《古籍版本》《古籍修复与字画装裱》等课程,并实践修复了各种不同破损程度的古籍。实践课中,师有宽和朱振彬亲自教授了“挖镶蝴蝶装”;何谋忠教授了书画装裱中的立轴、镜片、横批等装裱技法。
师有宽老师讲解书叶补缺
朱振彬老师讲解书叶压平
朱振彬、师有宽老师演示挖镶蝴蝶装
何谋忠老师演示书画装裱
经过老师的细心教导,学员间的互相交流,通过26天的学习,学员们的修复技艺都要了提高,共协作修复完成甘肃省图书馆馆藏古籍29册,装裱字画47幅。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沛、甘肃省图书馆馆长肖学智,以及培训班全体学员参加了结班仪式。与会领导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并参观了培训成果展。
培训成果展
结业合影
通过这次学习,首图学员认识到:古籍修复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实践工作,在获得了相关理论知识后,必须自己不停得实践,才能产生自己的心得,提高自己的技艺,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新时代的修复工作者,我们要敬业、执着与坚守,多加练习,刻苦钻研,认真做好每天的工作,以匠人精神对待每一叶待修复的书叶,这本身就是一种传承,传承这生生不息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