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邀请专家共同考察鉴定西城区图书馆所藏古籍

作者: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 张昊 发布时间:2010.07.15

 

    2010年7月14日上午,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工作组组长周心慧、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研究员罗琳、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研究员翁连溪、首都图书馆研究员马文大以及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张昊等人应西城区图书馆之邀,前往该馆对所藏古籍文献进行考察。西城区图书馆常务副馆长阎峥接待了来访人员,并陪同到古籍阅览室考察鉴定。

 

    据阎峥副馆长介绍,西城区图书馆的古籍藏书,主要由原西单、西四两馆合并构成,一直保存于西城区图书馆内。图书馆古籍阅览室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将古籍分为甲乙丙丁四大类,并编制了一份简单的藏书目录。另有一些民国及现代出版物,亦归藏于古籍阅览室,但没有分类和编号。

 

    各位专家对阅览室所藏古籍文献进行了初步考察,仔细翻阅了部分古籍,并对其进行现场鉴定。据图书馆古籍部统计和现场估算,西城区图书馆共有各类古籍藏书两千余册,大多数为清末民国时期的刻印影印古籍和现代影印本。同时,也保存有一些比较珍贵的善本古籍,如原清宫天禄琳琅珍藏《班马字类》和《广韵》各一部,两书保存完好、原装原函、全帙无缺,钤盖有“天禄琳琅”、“天禄继鉴”、“乾隆御览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以及“太上皇帝之宝”等清宫重玺,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此前并无著录,是这次考察的一项重大发现。另如,元刻明清递修本《后汉书》、明司礼监本《事文类聚》、清康熙精刻本《忠武志》、清乾隆精刻本《尚书口义》等也都是难得一见的善本。

 

 

    西城馆所藏古籍有部分散乱在不同地方,这次经过专家现场整理,将其合并到一起保存。另有一些古籍、函套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情况,需要修复、更换。

 

    阎峥副馆长表示,通过这次保护中心和各位专家的考察,既摸清了家底,又增长了知识,对于本馆所藏古籍文献的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以后对这批文献的保管意识、制度、措施都会相应提高,更加重视。周心慧组长认为,西城区图书馆收藏的古籍数量较多,并且有一些版本价值较高的善本古籍,应该对其给予更好的保护。同时,保护中心也会对包括西城馆在内的各区县图书馆提供古籍编目、保护、修复等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联合大家一起将古籍保护的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