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派员参加“第七期全国碑帖编目与鉴定研修班”

作者: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 苏航 发布时间:2021.06.17


    2021年5月24日,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承办的“第七期全国碑帖编目与鉴定研修班”正式开班。此次研修班汇集了来自全国8个省(区、直辖市)18家单位的22位碑帖编目人员,旨在通过理论学习、编目实践,进一步培养碑帖编目业务骨干。北京市属古籍藏书单位共有2名学员参加此次培训。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苏品红、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出席了开班仪式并致辞。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胡海帆、北京大学历史系副研究馆员史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施安昌、国家图书馆金石组组长卢芳玉分别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做了碑帖方面的讲座。授课专家国家图书馆冀亚平研究馆员以及国图金石组成员负责此次研修班的实践指导。


史睿老师授课并展示金石学文献材料《语石》.jpg

史睿老师授课并展示金石学文献材料《语石》


学员参观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jpg

学员参观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本次培训为期三周,前四天内容为理论课学习和参观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之后是实践课。编目所使用的拓片由国图提供,刻立地有河南省洛阳市、河北省邯郸市、江西省抚州市等。拓片品类繁多,涉及碑、墓志、地券、经幢、画像砖、画像石等。编目规则据《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著录项包括拓片名称、刻立时间、刻立地点、书体、钤印等,这些信息需通过碑文内容来确定,此外还要加上传拓时间、传拓地点等外部项目,这些信息共同构成一张“草片”。“草片”的完成并不十分容易,除需辨识碑文(尤其是篆字、行书、草书等)、印章等,还需利用干支历、太岁纪年法等确定到公历日期以及古今地名查询。


冀亚平老师为学员讲解碑的形制.jpg

冀亚平老师讲解碑文内容


施安昌老师为学员讲解碑帖鉴定.jpg

施安昌老师讲解碑帖鉴定

 

    金石拓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仍面临着碑帖编目与鉴定人才不足这一问题,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依然是未来古籍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次培训提高了学员们的业务水平,促进了各中心间的交流沟通。


培训班合影.jpg

研修班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