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举办“中国古代小说大观”展览

作者:首都图书馆 苏航 发布时间:2019.11.28


    由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国古代小说大观”展览于2019年11月28日在首都图书馆A座一层历史文献阅览室展厅举办,本展览由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自主策划并设计布展。


海报.JPG

宣传海报


    首都图书馆作为第一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古籍藏量近50万册,其中尤以戏曲、小说、俗文学、医书、地方志、佛经等最富特色,不乏海内外珍稀刊本和抄本。本次展览即基于馆藏丰富的小说古籍,以时间为顺序,结合馆藏特色小说文献为读者呈现中国古代小说一路精彩纷呈的发展。展览共五大版块,分别为:中国小说史概略、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至清代),小说版画史、四大名著、首都图书馆藏小说类古籍善本。以下对各版块做简要介绍:


一、中国小说史概略

    本版块简要概括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并以生动的图表形式呈现给读者。首先阐释了古今“小说”之名内涵的变化:始见于《庄子》表示琐屑的言谈,至目录学家始开“小说”之类别,明清已降,小说被给予了更多文学视域下的关注研究和评论。其次以图表的方式,生动形象地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分类:文言和白话两脉并行,犹如长江黄河并驾齐驱,各时期有各自的发展特点。


图.JPG


二、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

    本版块以时代为序介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分为:山海相逢非浪语(先秦两汉)、志怪犹为鬼董狐(魏晋南北朝)、传奇奇绝效颦难(唐代)、满村听说蔡中郎(宋元)、章回奇书各纷呈(明代小说)、谁谓小说为小道(清代小说)六个部分。分别对应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孕育”“诞生”“发展”“成熟”“鼎盛”“嬗变”六个阶段。


三、小说版画史

    本版块介绍了小说版画,这是我国文学艺苑中的独特现象。小说在演变过程中与绘画艺术相交织,形成了以图版配文字敷衍故事情节的“小说版画”。小说版画直到宋代才形成,北宋嘉祐八年(1063)建安勤有堂刊行的《古列女传》是宋代小说版画的代表。至元代,艺术上更为成熟,数量上也远胜前朝。明代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几乎无书不图。尤其明嘉靖以后,随着章回小说的繁荣发展,小说版画迈入黄金时代,至清乾隆年间因文禁而逐渐式微。图文相辅,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小说版画的发展历史。


四、四大名著

    本版块介绍了汉语文学中最为著名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作者、版本情况,基本理清了最早版本和流传中重要的版本。如介绍《三国演义》的版本:现存最早刻本是明嘉靖元年(1522)《三国志通俗演义》,而明万历套印本《古本演义三国志》为全幅整版图最重要的祖本之一,对插图版流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至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的评点本后出转精,成为《三国演义》后来最流行的本子。


五、首都图书馆藏小说类古籍善本列表

    本版块以表格的形式,集中展示了首都图书馆藏的小说类古籍善本175 种。制表主要依据为前人编辑的目录,分入“小说”类符合善本分级标准的即采。从整体来看,这些善本基本为目录学分类上属“集部·小说类”和“子部·杂家类”的书籍。书目顺序根据创作写定年代排序。较为完整清晰的呈现了首都图书馆小说类古籍善本的收藏分布情况。

    表.JPG

    

     本次展览期间,还在展厅循环播放四大名著的影像纪录片,以文字、影像、展品实物相结合的方式,更为生动鲜活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和馆藏特色古籍文献。展览一直持续到2020 年1月23日,为期2个月的展期内接纳了数百名参观者,让读者们通过展览走近古籍,认识古籍,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发展也有了更生动直观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