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活动预告:首都图书馆“迎新春 写春联”公益活动

作者: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 李晶莹 发布时间:2020.01.10


万户曈曈日  新桃换旧符——迎新春 写春联

 

200110_140229_1484.jpeg

    “哥儿俩过年,守门两边,身穿红衫,尽说吉言。”您能猜得出这谜语说的是图中的哪件物品吗?是司门守户的门神?是高悬门楼的大红灯笼?还是……

    对了!会说吉祥话儿的“哥儿俩”指的正是两侧门框上的春联。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过年写春联、贴春联更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祈福安康的传统年俗。


200110_140840_2364.jpg


    春联是专为辞旧迎新而创作的对联。别看小小的春联,有渊源更有文化。

    春联起源于“桃符”。昔日先民惟恐厉鬼作祟,便以桃木制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名或绘其神像,分立门侧以驱鬼御凶。后来每逢岁旦之际,人们便频频使用“新桃换旧符”的方式庆贺新春的到来。

图3.png

    大约到了唐五代时期,渐有文人墨客随兴在传统的桃符上题写音律对仗的吉祥语,寄托美好的愿望,由此便产生了“桃符对句”或“桃符诗句”,这大概是春联的雏形。宋时,人们将桃木板改为纸张,祝祷的诗句联语或书于桃符上,或书于粉红笺上,贴于门首,被称为“春贴纸”,烘托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而“春联”一词的定名则始自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酷爱对对子,还经常自题对联赐赠大臣,素有“对联天子”的雅号。


图4太祖朱元璋 明宫廷画像.jpg

太祖朱元璋   明宫廷画像 


据明代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话》记载,朱元璋定都金陵(今南京)后,曾在一年除夕,忽传圣旨,令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贴春联一副。第二天他便微服出游,观看玩赏各家春联。


图5.jpg

    正是帝王的提倡,“桃符”更名为“春联”,过年贴春联的风尚在民间也日渐兴盛,后经明清两朝相沿成习,一直流传至今。

    春联的历史源远流长,春联文化更是底蕴深厚。春联是楹联的一种,虽应岁时节日而作,但好的春联能将诗歌的韵律、散文的抒情、辞赋的典雅融于嫣红的尺幅之上。

    春联的创作十分讲究。简单说,文字上须做到:字数相同、词语对仗、平仄协调、内容互衬。平仄声调以末尾最严,上联须收仄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下联末为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一、二声),联语以五字或七字常见。贴在门框正上方的“横批”,有概括、点睛之用,四字为宜。春联的内容往往以贺新、纳吉、颂世、表愿为主题。

    旧时春联为手写,书香门户自然亲题自书,普通百姓便要请人代写。每逢腊八过后,街市上便陆续有了卖春联的摊子,摊主边写边卖,也可为客人定制春联,摊前顾客络绎不绝,浓浓的年味便在这红笺墨笔间弥散开来。


200110_141058_8275.png


    如今,手写春联的习俗随着现代生活而渐行渐远。然而,在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新春佳节,能以最传统的方式制一副春联,会更让人体会到浓郁的节日气息和传统文化的深蕴,提笔落纸间流淌着的是自己对新年的期许,装点门庭处更是增添几分别样的喜庆。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又到了“家家门户揭新联”的时候,倘若您想在新年里贴一副独一无二的春联,来首图吧,我们帮您实现这个愿望!这里已为您备好笔墨、裁好红宣,期待您挥毫泼墨,抒写下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如果您担心笔法欠佳,不擅赋诗作对,我们也为您精选了多副寓意吉祥的描红春联,愿您在描摹中将幸福与企盼融入点滴的墨香之中。

      


2019年写春联活动掠影

 

    让新春更有年味,让年味更具馨香!“迎新春 写春联”活动即将开始,期待您的参与!


    活动时间和地点:

    2020年1月13-15日(B座二层引航厅)

2020年1月16-17、19-22日(A座历史文献阅览室展厅)

每日:上午9:00—11:30   下午13:0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