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首都图书馆派员参加“印谱文献编目与鉴定培训班”

作者: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 邸晓平 发布时间:2018.10.18

 

2018年10月8日至12日,“印谱文献编目与鉴定培训班”在复旦大学举办,来自15个省36家单位的41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本期培训班是中国古籍协会首次举办的以古籍保护为主题、面向社会招生的培训活动,联办方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精心安排。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刘惠平会长、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杨光辉、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业务委员会委员王红蕾等出席了开班仪式并致辞。

培训班课程分为印谱鉴定和书志编纂两部分。印谱部分安排在上午进行,依次为:印谱整理及提要编写、归入“史”的印谱、归入“子”的印谱、如何识别锌版印谱、印谱中之伪印谱。书志编纂内容安排在下午进行,主要有:书志之属性与形成、书志之体例与特点、关于《松荫轩藏印谱目录》、王欣夫先生之藏书与治学等。

印谱收藏大家林章松先生与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吴格教授承担授课教师。林先生提前半年即着手准备,在香港写了十四万字的授课讲稿;授课之前与吴格老师面晤与电邮反复商议内容安排;授课期间根据情况不断调整,每晚工作至深夜修改PPT。授课过程中林先生以普通话娓娓而谈,讲述理论,展示书影,并以带来的实物,如古铜印、笺纸、锌版等,帮助学员增广见闻。吴格老师对林先生的讲解适时诠释,并根据授课内容安排相应的书志撰写讲解与示例,使全天乃至全程的课程搭配相得益彰,浑然一体。两位老师倾囊相示,授业解惑,言传身教,以五日之教令人受益终生。

此次培训学员由吴格老师通过前期考核亲自遴选,每人都在进入培训班之前完成了两篇印谱序文的释读。培训期间,学员分为四组分别答题,一共完成了七篇作业,涉及作者考证、板框定名、印谱分类等各个方面,大家协同合作,互相切磋,各有收获。

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古籍保护组邸晓平同志参加了此次培训,在培训中担任第一小组组长,与组员们共同完成了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