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首都图书馆派一名学员参加“古籍数字化理论与实践培训班”

作者: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 苏航 发布时间:2018.09.30

 

    2018926日—29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古籍数字化理论与实践培训班”在国家典籍愽物馆启德厅授课,首都图书馆派一名学员参加。

 

 

开班合影

 

  开班第一天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张智雄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张志清副馆长结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情况回顾了“十三五”时期古籍数字化工作的进展,阐明开办古籍数字化培训班的初衷,强调古籍再生性保护是国家文化安全最关键的部分,也是图书馆人的使命,只有让古籍化身千百,人类的精神家园才能安全,呼吁大家共同努力做好古籍数字化工作。

  张智雄教授代表授课专家发言,强调古籍数字化技术对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认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此类培训有助于推动古籍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预祝大家通过学习交流提升古籍数字化工作的技术能力。

  此次培训共有来自全国25个省区、直辖市41家单位的49位同仁参加。授课老师是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图书馆界、出版系统的多位专家,从古籍资源建设、数据保存、开发利用与深度挖掘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

 

 

许京弈老师在讲课

    

    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李国英老师,从其所担任的国家重点项目中国历代字书的数字化整理切入,为我们介绍了在完成这一项目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分享了宝贵的数字化建设经验。又如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的洪涛老师,以中华书局古籍数字化为例,讲解了他们多年来开发整理本古籍数字化应用的心得和体会,并介绍了他们的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的开发过程和实际使用效果。在谈到客户端问题时,洪老师还就他们为应对新时代需求的微信版本客户端做了讲解。再如开发了国家图书馆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导航的许京弈老师,作为计算机系和文学院联合培养的人才,他对古籍数字化有独特的理解,他认为数字化的目的既是为了保护古籍,也是为了利用古籍,他还介绍并演示了自己团队开发的资治通鉴系统、弘文校雠系统等。

 

 

发布会现场

 

    培训期间,学员们情绪饱满,通过课堂上的业务交流环节,大家结合本单位古籍数字化工作情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交流。本次培训还建立了微信群,为大家今后的学习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2018928日,此次培训的学员还一起参加了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十四家古籍收藏单位共同面向社会发布古籍影像资源近万部的发布会,首都图书馆作为其中一员,深感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今后仍将继续积极开展古籍数字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