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9日至20日,全国第四期传拓技术培训班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馆四楼李仁清传习所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市36家单位的4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首都图书馆也派员一人前往学习。
李仁清传习所是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创办人李仁清先生已经从事传拓工作三十余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被誉为“高浮雕传拓第一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曾在《大国工匠<大工传世>》节目中专题报过他独创的立体拓印技术。
培训班开班仪式于7月10日上午举行。河南省图书馆申少春副馆长介绍了河南省近年来的古籍保护成果。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林世田主任简介了中心历年来举办培训班的概况,并对河南石窟的现状做了介绍。河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康国义处长说明了河南省中小石窟调查拓印情况,并强调传拓中一定要有文物保护意识。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金石组冀亚平研究馆员举行了《拓片(本)的产生和整理》讲座,从传统纸质文献的制作方式、碑刻的各种形制、传拓技术的发明、拓本的种类、拓片的装潢、拓本的著录、拓本鉴定常识、国家图书馆拓片整理与编目情况等多个方面,全面细致地讲解了传拓相关知识。
冀亚平老师授课
7月11日之后,培训进入实践操作阶段。11日,李仁清老师教授了传拓工具的制作过程,演示了湿纸上纸法中湿纸的闷制过程和干纸上纸法中干纸的喷湿过程,并完整再现了拓印墓志的所有步骤。在学员基本掌握了平面拓印技术之后,李老师于14日带领大家前往巩义石窟,实地简介了传拓石像的技术;于17日演示了高浮雕立体拓的全过程;于18日讲授了拓片的修复过程。在讲解每一个环节时,李老师都一再强调:要把技艺与大自然结合,心怀敬畏之心。
李仁清老师授课
培训中,全体学员学习认真,工作热情高涨,每天都早早赶到教室,午饭后不休息,晚上接着拓印。传习所李泽民、王朝攀、彭清等老师,更是不辞辛劳,始终陪伴在学员左右,耐心细致进行实践指导。大家在共同学习中互相切磋,共同成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结业典礼上,李仁清老师对学员们的学习成果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希望大家在返回工作岗位之后,不忘练习,取得更多更好的收获。学员们则意犹未尽,依依不舍,纷纷表示,一定把技术学精学好,经常交流,共同进步,为古籍保护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
首都图书馆派出的学员在培训期间认真听讲,做了大量的课堂笔记,操作阶段主动向老师请教,完成包括墓志、浅浮雕、高浮雕等在内的八十余张拓印作品;担任第四组组长,负责小组签到事宜;与同学相处融洽,进行了较多的业务交流,取得了多方面的收获。
第四期全国传拓技术培训班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