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中心收藏古籍近50万册(件),其中善本5200余种,67000余册。就版本年代而言,藏品中包括宋元珍稀孤本数十种,以及大量明清精刻精抄本,已有156种古籍入选前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就藏书特色而言,经、史、子、集、丛各类均有珍藏,尤其以戏曲、小说、佛经、医书、地方志、明清诗文集等类藏量丰富。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历史文献中心建设的“首都图书馆古籍珍善本图像数据库”于近日正式上线,读者可以通过数据库在线浏览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文献。
首都图书馆历来重视古籍数字化工作。从早期的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完善,到科学选题,自主建设“古籍插图图像数据库”,首都图书馆在实践基础上积累了大量的古籍数字化经验。200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展古籍数字化、建设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的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也提出“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的要求。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首都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工作取得长足进展。
在前期扎实的工作基础之上,2011年9月,首都图书馆正式启动了“古籍珍善本图像数据库”的建设。“古籍珍善本图像数据库”是以首都图书馆古籍藏书为基础,甄选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的古籍,经数字化扫描加工后,制作完成的可供浏览和检索阅读的大型图像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具有简单检索、组合检索以及全文影像浏览、打印下载等功能。读者可登录http://www.clcn.net.cn/resources/default/detail?id=294注册并下载插件后浏览使用数据库内容。
已经上线的第一期成果,共发布古籍文献148部,计有13余万筒子叶,均为首都图书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贵古籍和特色文献,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就版本年代而言,有宋刻本4部,元刻本7部,均为馆藏宋元刻本精华;就学术价值而言,元刻本《晦庵先生朱文公行状》、清乾隆五十四年舒元炜序抄本《红楼梦》等,皆为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珍贵文献;就版本类型而言,木刻本、活字本、套印本、稿抄本、彩绘本兼备,类型丰富而极具艺术代表性。
此次数据库的建设,力争用数字化产品的在线阅览代替古籍的原件阅览,用网上阅览代替到馆阅览,更好地履行公共图书馆保护古籍并推广传统文化的职能。在今后的工作中,首都图书馆将继续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挖掘馆藏特色文献,为读者提供内容更加丰富、使用更加便捷的学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