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资讯

“古籍数字化及其在图书馆应用研究”学术会议在安徽铜陵召开

作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2016.10.31




     10月26日,2016年中国图书馆年会第四分会场“古籍数字化及其在图书馆应用研究”学术会议在安徽铜陵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古籍整理与文献保护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协办。特邀专家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馆长今西祐一郎,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尹小林,中国图书馆学会古籍整理与文献保护专业委员会成员张志清、吴格、林明、谢水顺、王水乔、罗琳、沈乃文、刘家真、苏品红、李国庆、黄显功、徐忆农、王红蕾,以及各省古籍保护中心负责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负责人等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助理王红蕾主持,分为年度出版成果介绍、专题发言两个环节。首先,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介绍了古籍整理与文献保护专业委员会成员科研成果及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出版成果。2016年古籍整理出版计19种276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正式开通,发布原创图文信息近百篇;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成员参与科研项目5个,编著成果16部,发表文章10篇。成果质量和数量较2015年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令人欣喜。

 

 

 

  在专题发言环节,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作了“中华书局古籍数字化的理念与实践”发言,提出中华书局开展古籍数字化的四个理念,介绍了“中华经典古籍库”建设情况。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以“上海图书馆古籍文献资源数字化:进展与认知”为主题进行发言,侧重读者服务角度,分享了上海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思路与进程,提出从“数字图书馆”到“数字人文”的转变,并对下一步上海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的网络开放做了规划。

 

 

 

  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馆长今西祐一郎作了题为“日本古籍数字化及其应用”的演讲,介绍了《国书总目录》及“日本古典籍综合目录数据库”的情况,指出其中版本著录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古籍影像数据库对解决版本问题的思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刘家真作了“古籍数字化的质量与保障机制”演讲,重点讨论了古籍数字化的重要环节——图像采集阶段的质量指标与控制方法。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小林作了“古籍数字资源社会化服务”发言,介绍了“数字文献学”专业和“国学宝典”的建设情况,指出古籍数字化要注重技术的力量,同时应把古籍数字化作为一个过程来看,表示支持与“中华古籍资源库”等图像数据为基础的全文整理。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赵文友作了“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实践与设想”的发言,介绍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古籍数字化标准规范制定、古籍数字化科研项目、古籍数字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并对下一步如何继续推进“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提出思路。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指出,建设“国家古籍资源数据库”已正式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体现了国家对古籍资源建设的高度重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继续加快古籍数字化资源的采集、整理和发布,切实满足全社会对古籍数字化资源利用的需求。同时,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愿意提供资源整合平台,与学术界、出版界及社会机构加强沟通合作与资源整合,发挥各方优势,各尽其能,共同推进古籍资源库建设。最后,感谢与会专家学者、各界同仁一直以来对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关注和支持古籍数字化工作,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障国家文化安全作出新贡献。


【新闻转自:http://www.nlc.gov.cn/pcab/zx/xw/201610/t20161031_132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