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日,由文化部、国家宗教事务局主办,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佛教协会承办的“第一期全国佛教古籍保护管理研修班”在北京灵光寺举办开班典礼,来自中国佛教协会、地方佛教协会、佛教院校及各大寺庙等47家单位的66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为共同推进佛教界古籍保护工作、培养佛教界古籍保护人才开展为期5天的学习研讨。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
此次培训受到了文化部、国家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等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开班典礼上,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宗性法师分别致辞,文化部公共文化司陈向红副司长与国家宗教事务局业务一司王健司长也就此次培训班发表讲话,并预祝此次培训圆满成功。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宗性法师致辞
佛教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佛教法脉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各家宗派立教传教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在致辞中表明,佛教文化历来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它的传播,对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一带一路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曾研读过《金刚经》《六祖坛经》《华严经》《般若波罗蜜心经》等佛学典籍。毛主席曾经说:“唐代的玄奘赴印度取经,其经历的艰难险阻,不弱于中国工农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他带回了印度佛教的经典,对唐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法国巴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他说,“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佛教典籍所承载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人类文明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保护好、传承好佛教珍贵典籍,是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
此次培训班是首次以佛教古籍保护管理为主题的全国性研修活动,对加强佛教古籍的保护、研究、传承、弘扬,促进佛教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宗性法师在致辞中指出,目前佛教古籍的保护管理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佛教界和社会各界对佛教古籍保护的意义认识不足,佛教界古籍保护的专业知识有限,古籍保护专业人才匮乏、资金短缺、资源有限等。切实做好佛教古籍保护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对佛教古籍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佛教协会、佛教院校和各地寺院,特别是珍藏有古籍的单位,要把古籍保护工作列入本单位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古籍保护管理工作水平。其次,要加强古籍保护知识培训,培养引进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目前,佛教界从事古籍保护管理的人员专业知识有限或不系统,往往主要依赖传统经验,对现代古籍保护的技术手段掌握不足、运用有限。对全国佛教界从事古籍保护管理工作的法师和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实用的专业培训势在必行,同时,也鼓励、支持中国佛学院和有条件的地方佛学院设立古籍保护专业课程,培养佛教界自己的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第三,是积极开展《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配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有关部门开展古籍普查和现有佛教古籍目录的整理编纂工作,摸清佛教古籍的家底现状,为名录申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最后,要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对佛教古籍保护的支持,广泛宣传保护佛教古籍的重要意义和殊胜功德,鼓励有条件的佛教信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佛教古籍保护工作提供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共襄盛举、共成善业。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陈向红副司长与国家宗教事务局业务一司王健司长也在讲话中呼吁广大佛教界人士增强佛经古籍文物保护的意识,掌握好佛教古籍文物保护的技能和知识,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同时也要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切实做好宗教系统古籍普查工作。各方各界携手共进,必将推动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近年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推动佛教古籍保护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2015年4月,在中央领导及文化部、财政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国家图书馆入藏三件国宝级早期雕版印刷品。其中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刻本《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一卷》仅比咸通九年《金刚经》晚59年,为国内已知有明确纪年的最早雕版印刷品,也是世界第二早的雕印品。另两件分别为晚唐五代刻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五代北宋初刻本《弥勒下生经一卷》。这三件刻本其中两件已经修复完成,并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中展出。2015年,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有力推进下,西藏藏文古籍收藏量大的著名寺庙纷纷开展古籍普查工作。在2015年11月文化部组织召开的“全国古籍保护部际联席会议”上,国家宗教局蒋坚永副局长特别提出,希望在佛教界中培养古籍保护和修复人才,让佛教界自己护法,修复古籍、保护古籍、传承佛法。
在此背景下,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延请了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佛教文献研究专家李际宁、林世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杜伟生,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助理王红蕾,以及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古籍保护技术研究专家刘家真为学员授课,并将以“佛教古籍保护与利用”为题,举办专题研讨会,希望通过此次培训,佛教界古籍收藏单位负责人能够首先从管理层面了解古籍保护的重要性和整理保护方法。今后,还将在管理班的基础上,陆续开展古籍保护和修复技术培训,在佛学院中设立古籍保护技术课程,培养出一批佛教界自己的古籍保护修复人才。
目前,“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和“宗教典籍整理抢修”都已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希望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为佛教界古籍存藏单位负责人今后在各自的寺庙中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寺庙参与到古籍保护中来,共同推进佛教古籍保护工作向前发展。
【新闻转自:http://www.nlc.cn/pcab/zx/xw/201609/t20160902_129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