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5日至9月9日,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承办的“第一期全国古籍鉴定研修班”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成功举办。首都图书馆派出2名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并顺利结业。
2016年8月15日上午,此次培训的开班仪式在国家图书馆北海分馆举行,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参加了典礼并介绍了培训班课程的设置。本次课程分为理论课、实践课、参观典籍博物馆三项内容。理论课程由国家图书馆的版本鉴定专家赵前、鲍国强分别讲授《明代古籍版本理论与鉴定》《清代古籍版本理论与鉴定》等课程;实践课程由长期从事古籍编目工作的董馥蓉老师、石光明老师、苏晓君老师担任辅导老师;参观典籍博物馆由赵前老师讲解国家珍贵古籍特展。
鲍国强老师为学员授课
在本次培训中,赵前老师结合《明代版刻图典》一书,梳理了明刻本的基本情况;鲍国强老师结合具体实例重点分析了清代覆刻本、翻刻本、后印本等版本鉴定中的难点;实践课上特别精选出数十部不同版本特点的明清时期古籍供大家比对并编目练习;老师根据实际看到的古籍特点讲解鉴定要领,使学员掌握不同版本的特点,进而独立进行版本鉴定;参观环节中,赵前老师全程讲解,随时回答学员提出的问题,使学员扩大了眼界,加强了版本认识。
赵前老师为学员讲解展览
在2016年9月7日下午的结业式上,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和授课老师与全体参加培训人员进行了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分别谈了参加此次培训班的收获,并对培训课程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最后张志清就今后的古籍保护工作提出了规划和设想,并希望各位学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克服困难,坚守古籍保护岗位,为保护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做出贡献。
通过培训,首都图书馆的学员增强了理论知识,进一步厘清了明清版本鉴定中的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的版本鉴定提供了知识储备。
结业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