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邀请专家对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进行鉴定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 吴雪梅 发布时间:2013.12.03

 

2013年11月26日,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邀请中国国家博物馆黄燕生研究员、国家科学图书馆罗琳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翁连溪研究员等三位专家,前往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协助该馆进行部分新提善本的版本鉴定。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建于1956年,是北京市属单位图书馆中古籍收藏规模较大的图书馆。馆藏古籍约9千种,15万册。其中1911年以前的古籍占一半比例。自2012年开始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至今已完成2600条数据的上传。首师大图书馆原有善本近500种,近年来,在进行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又把普通古籍中刻印时代早、版刻质量佳、符合善本标准的部分古籍陆续提为善本。此次邀请专家鉴定的主要目的,就是较为详细的确定新提善本书的版本。

 

专家鉴定现场

 

在鉴定中,三位专家对需要鉴定的古籍进行了仔细鉴别,从牌记、字体风格、纸张、流传情况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对部分明本确定下了时期上限,纠正了四种翻刻或後印年代较晚的明本的著录错误,并建议不做为善本定级。同时专家也在提善书中发现不少珍贵的本子,如明泥金写本《妙法莲花经》、明万历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读风臆评》、清乾隆时活字本《澄怀园语笃素堂文集》、清康熙礼耕堂刻《六经图考》、清康熙刻本《读易蒐》、《天台山志》、清抄本《迎敕书仪》等。这些善本传世少、版刻精,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经专家鉴定,这批提善书中,共有明刻本52种、清初刻本34种、清抄本4种等,均可作为善本古籍著录。

 

 罗琳先生、黄燕生先生认真讨论

 

黄燕生先生、翁连溪先生鉴定古籍

 

首师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表示,此次能够近距离地听专家讲解古籍,获益匪浅,不仅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疑惑,极大地提高了版本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三位专家对古籍工作的热忱、在看到好书时那种手不释卷的痴迷,深深地感染了自己,也使得他们对本职工作更加的热爱。

 

首师大图书馆工作人员协助鉴定

 

      鉴定结束后,三位专家与首师大图书馆的副馆长屈南、副主任孙书霞及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并参观了古旧文献阅览室,就古籍工作进行了广泛交流。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张昊、馆员王玥琳、范猛陪同,并协助完成了此次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