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首都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基本完成

作者: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 邸晓平 发布时间:2012.12.27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工程启动后,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积极部署,积极推进市属古籍藏书单位的古籍普查工作。目前,在市属单位中,“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首都图书馆已经基本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

 

在市属单位中,首都图书馆最早展开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最初的登记是在普查登记表内进行的,“全国古籍普查平台”投入使用后,则直接在平台内进行登记,并把前期已完成的普查登记表导入平台。在工作展开之初,首图就制定了先登记善本,后登记普通古籍的工作计划。善本古籍的登记按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每一种善本都要求填写普查登记表中的所有内容:除最基本的书名、卷数、著者、版本、存缺卷、批校题跋外,还必须包括序跋的篇名与作者、版式、牌记、刻工、印章、破损情况、古籍来源、修复记录、古籍等级等,每种书皆留有反映相关版本、破损信息的书影。在工作中,普查人员详细翻阅每种古籍,尽量不漏掉任何有关信息。

 

2011年8月以来,根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发布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实施细则》,首图加快了普查登记工作的进度,逐步将普通古籍的普查登记作为工作重点。由于著录项目要求发生变化,相对善本古籍,首图对普通古籍的登记内容进行了简化,把完成基本项目的准确著录作为工作目标。自2000年以来,首都图书馆一直在智慧2000系统中用MARC数据进行编目,普通古籍数据已经完成著录,每条数据皆有最基本的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存缺卷、批校题跋、册数著录项。首图将MARC编目数据配置了对应关系,导出为Excel登记表格,之后根据表格进行点架,通过目验原书的方法,对普通古籍的基本信息进行核查、订正,确保了基本信息的准确性,然后将Excel登记表格导入“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从而获取“古籍普查登记编号”,再导出为Excel登记表格,成为符合要求的古籍登记目录。

 

目前,首图已经完成普查古籍25364条、民国时期线装书20000余种,并全部上传古籍普查平台。这些著录数据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核:登记人员对古籍登记完毕后,必须再次翻阅古籍,对每项著录内容逐一核对,避免最易发生的错别字、行款、漏项等细节错误;一审、二审人员根据书影、著录内容,对著录内容进行全面核查,重点查对古籍的版本著录是否准确。古籍的登记人员、一审二审人员必须是不同的三个人,由此确保了每条数据皆经过至少三人的核查。除此之外,首都图书馆尚有戊类(主要为市府赠书)、己类(吴晓铃赠书)、庚类(原工美、戏研所等藏书)少量古籍,正在进一步核查,近期也会编入此次普查数据。今后,首都图书馆将加大整理力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全部古籍收录于登记目录之中。

    

    伴随着首都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基本完成,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不仅基本完成了《首都图书馆古籍登记目录》,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今后《中华古籍总目·北京卷》的编辑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