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派员前往区县馆进行古籍普查登记工作

作者: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 张昊 发布时间:2012.08.05

 

 2012年2月23日,“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馆长座谈会”在京召开。会上,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发布《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方案》,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就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做专题报告,并安排2012年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于5月份专门召开了“北京市古籍保护工作研讨会”,向各市属藏书单位传达方案精神。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北京地区藏书现状,在充分尊重各藏书单位的主观意愿前提下,中心制定了协同规划、兼顾馆情,独立普查为主、多种工作方式并举的北京市古籍普查工作原则,开始积极推进本地区古籍普查登记工作。

 

 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在2012年全面开展了北京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 

 

 据前期调研成果,在北京市16家区县公共图书馆中,共有14家藏有数量不等的古籍文献;绝大多数的区县馆没有专职的古籍保管和编目人员,多是采取由地方文献部、阅览部等其他部门代为管理的方式。针对这些情况,中心制定了《关于北京市区县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的计划》——中心选派业务骨干组成普查工作组,以主动上门的方式,赴各馆协助登记,开展普查工作。具体而言,保护中心将依据各馆古籍藏量及所在区县位置等情况做出适当安排,组成3~6人的工作组,主动上门普查登记。中心工作组承担《北京市区、县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表》填写、珍贵古籍书影采集等工作。各藏书单位则负责委派专职人员全程参与普查工作,并承担提供场地、清理函套、取还古籍等辅助性工作。

 

     

 

 从6月12日至8月3日,中心先后派出7支工作组,前往昌平区、石景山区、顺义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平谷区和西城区等区县公共图书馆,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由于各区县图书馆在藏书量、所处地理位置、前期整理编目程度等方面各有不同,中心采取灵活主动的方式,积极行动,从多方面保证普查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

 

 经过中心普查工作组的努力,与各公共图书馆的大力配合,2012年共完成了11家区县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合计登记古籍786种,6811册,其中善本古籍109种。通过普查登记,基本厘清了北京市各区县公共图书馆的古籍藏书现状,完成了古籍编目数据的基础工作,同时还发现了一批此前没有了解到的善本古籍,例如:西城区图书馆收藏的原清宫天禄琳琅珍藏《班马字类》,昌平区图书馆收藏的明万历刻本《韩非子》,门头沟区图书馆收藏的清康熙刻本《抱山集选》、《古缽集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