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展北京市属古籍藏书单位的古籍保护工作。经过五年的努力,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完成了对部分市属公共图书馆、中学图书馆、机关单位图书馆的古籍普查工作,并且还走访了不少其他系统的图书馆。在古籍普查工作和古籍藏书情况调研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不少单位的古籍都存在老化、酸化、虫蛀、水渍等现象,部分古籍亟需修复。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充分利用自身的人员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争取古籍保护经费,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展了古籍修复工作,分批次地为部分藏书单位破损严重的多种古籍进行了抢救性修复。
2011年9月,伴随北京市委党校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的进行,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发现一些古籍存在纸张残破和函套缺损等问题,因此在进行古籍整理和编目工作的同时,开展了古籍修复工作。在双方达成修复意向之后,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制定了详细的古籍修复流程:首先由市委党校图书馆和首图古籍保护组、古籍修复人员共同查看、确定需要修复的古籍,详细登记待修古籍的书名卷数、版本年代、破损状况、修复叶数等;通过查看古籍破损状况,修复组工作人员制定修复方案;双方确认修复方案后,签署古籍修复协议。市委党校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工作当时由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古籍修复组具体负责。修复组工作人员到亲临现场查看古籍破损情况,商讨研究制定修复方案,再把古籍提到首都图书馆修复室进行修复。2012年6月,第一批古籍4种12册,已经修复完毕并送回党校图书馆。这次修复工作是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第一次为市属藏书单位修复古籍,为今后古籍修复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查看接收东城区图书馆待修复古籍 查看接收文联待修复古籍
从2012年2月起,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及时总结为市属单位修复古籍的工作经验,并结合本年度财政预算,先后到北京市文联、东城区图书馆、西城区图书馆等单位,陆续开展了古籍修复工作。经工作人员调研后,从4家单位甄选出多种需要抢救性修复的古籍进行修复,其中市文联资料室5种,东城图书馆12种,西城图书馆4种,市委党校图书馆4种。目前,这些古籍的修复工作基本完成。
西城区图书馆修复后古籍 修复前后对比照
在古籍修复工作中,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坚持科学的修复理念,选择有修复资质的机构实施古籍修复,并严格监管其古籍修复方案和修复流程,以保证修复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在修复过程中,保护中心要求修复机构按照《古籍定级标准》、《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等国家标准执行,在修复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保证古籍修复工作的良性循环。截止目前,这一工作模式获得了市属各藏书单位的好评,所修复古籍也得到了藏书单位的认可。